黨史學習
                              企業黨建
                              理論學習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建工作 > 理論學習
                              廉而不劌 取之有道
                              發布日期:2024-02-15 所屬分類: 訪問統計數量:
                              廉而不劌 取之有道
                              來源:學習時報作者:王杰

                              “廉”是中國思想文化的重要范疇之一。在一些典籍中,“廉”表示一種高潔的道德操守,對于從政者,“廉”是他們在從政過程中要恪守的基本道德規范。同時,“廉”作為一種重要的治國理政理念,與“禮”“義”“恥”被稱作“國之四維”。在先秦時期,儒家思想也蘊含著深刻而獨到的廉政觀念。在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中,荀子是較多論及“廉”德的一位思想家,荀子廉政思想具備了儒家“中道”的思維特征,其中“廉而不劌”和荀子對子發“私廉”的評議,便鮮明地反映了這一點。

                              “廉而不劌”。君子擁有眾多美好的品德,“廉而不劌”是其中之一?!盾髯印げ黄垺分兄v:“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寡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薄傲敝浮袄狻?,在這里引申為行為方正、有邊界,“劌”指傷害,“廉而不劌”可以解釋為君子行為方正但不傷害別人?!傲粍ァ?,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反映了儒家的“中道”智慧,這是荀子對儒家廉潔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任一獨立的德目本身,是不完善的,總有它的不足和過激之處。荀子認為,“廉”如果走向極端,便是“劌”,“不劌”的提出,使“廉”的美德更加完善,表達了勸善規過的內容,它是儒家道德訓誡的典型形式。在《荀子·榮辱》篇中,荀子說,“廉而不見貴者,劌也”。為何行為方正卻不受人尊重呢?原因在于傷人。廉而劌,這是小人之行,君子是不會做的。在《荀子·法行》篇中,荀子認為,玉的品質如同君子的美德,玉“廉而不劌”,它有廉棱而不傷物,恰似有德行者不傷害他人?!傲粍ァ笔蔷又滦?,“廉而不劌”是君子做人處世的方式,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廉潔文化的重要內容。范曄《后漢書》記載了“楊震暮夜卻金”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方面,楊震清廉的行為讓后世稱頌,另一方面,他拒絕財物的方式體現了君子風范,做到了不傷害他人。送金的王密說夜晚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楊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在楊震的啟發下,王密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匆忙離開了。這大概就是荀子所說的“廉而不劌”。

                              譏評“私廉”。在《荀子·強國》篇中,荀子講了子發的故事。楚國令尹子發向西征討蔡國,攻克后,擒獲了蔡侯,立了戰功,楚王打算獎勵他,但子發辭謝說,眾志成城打退敵人是士兵的威勢,我不應該憑借士兵的威勢接受獎賞。針對子發“辭賞”的事情,荀子作出了評價,荀子說:“尚賢使能,賞有功,罰有罪”,這是先王之道。子發違反先王之道、亂楚國之法,打擊了有功之臣,使受賞的人感到羞恥,還獨自認為個人清廉,難道不是犯了嚴重的錯誤嗎?“獨以為私廉,豈不過甚矣哉!”這種“私廉”的做法是目光淺陋的。在荀子看來,子發不接受應有的獎賞并不是“廉”的表現,在這件事情上,荀子的理性精神貫徹了儒家的廉政主張?!蹲髠鳌分杏袇枪蛹驹囊欢卧?,季札觀周樂,稱頌說“盛德”有十四項,“取而不貪”是其中之一,“廉”不是不取,而是取之有道、合于先王之道,“道”才是“廉”的標準。

                              “廉恥”之心。荀子在孟子“羞惡之心”的思想基礎上,使用了“廉恥”這一概念。在《荀子·修身》篇中,荀子說沒有廉恥又貪圖飲食享受是“惡少者”的表現,有無廉恥之心是君子與其他人群的區別,爭飲食而無廉恥,甚至被荀子定義為狗和豬的勇敢,可見荀子對知廉恥的重視。

                              “廉節”之義。荀子指出了國君廉潔的重要性,提出官員清廉是治國之至道,更看到了彼此之間的聯系。荀子認為,君主如果貪圖財利,那么百官就趁機多取少給,沒有限度地榨取民眾,因此君主首先要做到“無貪利之心”,為百官作表率。理想的治理模式是道德高尚的人得到重用,守廉潔的人被任用,而奸佞、奉承的人被遏止,貪利之人被辭退?!傲笔枪賳T選拔與任用的重要標準。君主“無貪利之心”,然后實施一系列隆禮重法、尚賢使能等社會治理政策,公平、正義明于天下,廉潔之人就會涌現出來。

                              在荀子看來,實現廉政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一是實現“志意修”?!盾髯印ば奚怼分兄v:“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敝鞠蛎篮镁湍馨烈暩毁F,注重內在修養就會看輕外物,古書上說,“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對貪利之人提出了“治氣養心”的方法,那就是用高尚的志向引導他們?!盾髯印と逍А分兄v,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周公攝政,擁有了地位和權力,而天下人卻不說他貪心,這是因為周公志向遠大。廉潔意識的養成,離不開“尚志”,君子志存高遠,是為了推崇仁愛,為政者樹立了“隆仁”的志向,就會淡泊名利,真正做到“若保赤子”“視民如傷”。

                              二是重民本。以民為本是“高志”之一,《荀子·大略》中說:“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碑斦甙l布政令、制定政策都是為了民眾,愛民利民是君主的職責,“無不愛也,無不敬也”?!盾髯印ゅ蹲氛J為,如果當政者沒有合理的政策,就不能施加刑罰,因為這是政府的問題,罪過不在民眾。荀子引用《詩經》“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表達了對為政者的要求以及對民眾的愛護之意。

                              三是實踐“義克利”。在荀子看來,好利惡害,君子和小人的想法是一樣的,但是他們追求的方式不同。義與利是人們都需要的,即使堯、舜也不能消掉民眾對利己的喜好,但是堯、舜可以使民眾對利益的喜好不超過對道義的追求。對一個社會來說,道義勝過利益就是安定的社會,對從政者來說,“義克利”能夠使官員清廉、政治清明?!盾髯印ご舐浴氛J為,“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通貨財”,即為政者不看重多少、得失,羞于追求私利,樂于施舍而恥于積累財物,使廉政理念得以實施,才是儒家追求的“治世”,而不是“利克義”的亂世。

                              《荀子》中的廉潔文化內涵豐富、邏輯嚴謹,他的廉政理念既具備了儒家“中道”的思維方式,體現了儒家智慧,又有積極的實踐價值,包含修身立志、以民為本、義利關系等一系列內容,是值得深思的廉政文化資源。


                               
                              版權所有:淮安市熱電集團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25205號-1 技術支持:江蘇沖浪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地址:淮安市金融中心B5 18層 聯系電話:0517-83755593
                              人妻热视频精品|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亚洲视频日本有码中文|亚洲av片无码久久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