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
                              企業黨建
                              理論學習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建工作 > 理論學習
                              堅定文化自信 凝聚精神力量
                              發布日期:2023-12-18 所屬分類: 訪問統計數量:
                              堅定文化自信 凝聚精神力量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代玉啟

                              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文化自信體現在對民族文化價值的自覺認知,體現在對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更體現在對民族復興前景的強烈信心。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氣正是源自中華民族綿延發展形成的文化生命體,源自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強大韌性,源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的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源源不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磅礴的精神偉力。

                              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匯聚精神之源

                              文化自信,本質上強調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突出表現為對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對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它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辫T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是以高度歷史自覺掌握歷史主動的正確選擇,是以高度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應有之義,根本上就是要以文化人、培根鑄魂,在守正創新、開拓進取中展現文化建設新氣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賦予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等重要元素,對于個人成長、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也鑄就了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文化自信。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深植于中華文化沃土,在深刻把握中國國情的基礎上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

                              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強基石。百余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揚革命理想,發展先進文化,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從被動轉為主動,筑起了中國人民精神上的“萬里長城”,支撐起中國人民文化自信的雄偉大廈。孕育和發展于革命年代的革命文化,是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革命理想不懈奮斗的文化寫照,是我們黨在救亡圖存的苦難輝煌中勇于擔當的精神支柱。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代表著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獨特精神標識,代表著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和人類文化發展的進步潮流。正是在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指引下,我們黨才能在面對艱難險阻和遭遇重大考驗時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根基。

                              伴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推進文化自信,就是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滋養下,筑牢深沉而執著的信仰信念,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匯聚精神之源。

                              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精神滋養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文明的當代呈現,是中華民族接續發展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自信的底氣。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蓖七M文化自信自強,有利于塑造中華民族的主體精神,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精神滋養。

                              深刻把握文化主體性的重要意義?!叭魏挝幕⒌米?、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鞏固文化主體性,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命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進“兩個結合”的歷史進程,就是不斷鞏固文化主體性以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發展歷程。中華文明因其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當代中國文化的深厚根基,使中華文脈綿延繁盛、歷久彌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樹立從容自信的文化心態,涵養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深刻認識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強大韌性。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創造的文化系統,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獨特價值體系和永恒時代魅力,成為世界文明發展史上唯一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只有從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淵源、形成過程、發展趨向,才能更好理解古代中國、現代中國和未來中國,不斷堅定對自身文化價值、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是要增強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中華文明的責任感、使命感,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動力。

                              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守正創新,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努力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脈,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之中,努力建設與當代中國社會相融相通、與人民現實生活相契相應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注入精神動力

                              文化自信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文化的力量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政治、社會之中,深刻作用于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充分發揮文化的社會凝聚、潤滑、整合功能,做到以文聚力、以文立業,有助于借文化之力化解矛盾、凝聚共識、激蕩人心,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以文化自信筑牢中國式現代化文化根基。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來看,文化基因是國家和民族長盛不衰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密碼,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性質、特征、價值追求以及未來走向。如果沒有從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來認識中國,就難以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底蘊、本質特征和深遠意義。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只有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才能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推動文化建設繁榮發展。

                              以文化自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堅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務,就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文化既是重要內容、重要因素,也是關鍵支點、力量源泉。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離不開文化實踐和文明提升。我們要準確把握中華文化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脈絡中的突出貢獻,深刻認識中華文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的繁榮發展不僅使人民群眾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更極大提升了全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鞏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基礎,為中華民族自主探索新的發展道路提供了價值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的翻版,而是中國人民在深厚的文化自信基礎上,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斷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和時代發展脈搏所形成的中國模式。中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鑄就的文化自信,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深遠持久的力量。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新征程上,我們不僅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更要堅定文化自信,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版權所有:淮安市熱電集團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25205號-1 技術支持:江蘇沖浪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地址:淮安市金融中心B5 18層 聯系電話:0517-83755593
                              人妻热视频精品|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亚洲视频日本有码中文|亚洲av片无码久久蜜芽